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天津自闭症儿童如何引导说话

来源: 天津星语星愿儿童康复中心      编辑:佚名

家长存在的误区

1.家长不清楚孩子语言阶段:当自己孩子刚会表达“我要玩玩具”等需求性语言的时候,同龄孩子已经会表达“兔子比乌龟跑的快”等描述性的问题了。

2.家长认为孩子能重复别人说话,能背儿歌唐诗就具有语言表达的能力了,其实会高估。其实言语治疗师在评估孩子的语言技能时更看重的是孩子自己独立组织的语言到达什么程度,比如词汇量,句法结构,句子长度等。

3. 家长不自觉的替孩子完成任务,并觉得孩子理解了任务的指令。比如家长说“把书放在书架上”,不自觉地就指了指书或者书架, 孩子完成了任务,并觉得孩子理解了这句话。实际上是一种考试“作弊”。

孩子不需要说话,或者孩子还没来得及说话,家长就理解了和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只是看了看桌子上的小汽车,家长就替孩子拿过来了。环境过度满足会让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有些滞后,但干预后效果通常会很好,并且太可能严重限制孩子语言整体的发展。

孩子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仿说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可以采用这些促进口语发展的策略:

1. 给予选择:孩子指桌子上的玩具,可以把桌子上的水和玩具都拿过来,问:要还是玩具,孩子说出来之后,给孩子相应的东西。孩子指的时候家长继续语音输入:“你要车么?车?”如果孩子伸手去抓,可以说:“哦,你要车啊,给你车”输入的次数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孩子更容易将实物与语音配对大一起,更有机会将车说出来。

2. 设置障碍:孩子下滑梯的时候故意挡住孩子不让孩子下来,并让其仿说:“放开我”,孩子仿说之后放孩子下来,次数多了,孩子就掌握了“放开我”“让一让”“帮帮我”等提要求句式。

3. 略过步骤:孩子喜欢固定程序的活动,比如唱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的快,_____,突然停下,让孩子接“跑得快”。带孩子玩飞高高的游戏,之前都是说“123飞”,下一次的时候说“123”然后突然停下来,等孩子说完飞之后再给孩子飞起来。

哪怕是义工,也可以得到帮助别人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从而以后更愿意做。 孩子也是这样,你让他们说话,必须让他们得到说话的好处,如果孩子每次说话之后都没有一个结果,甚至得到一个不好的结果,那么孩子就失去说话的动机和兴趣了,这就是“经历塑造”的结果。有些家长着急的时候会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快说啊”“你说话啊”反而孩子不敢说话了,怕说错了。哪怕孩子说出来,家长还会说“你终于知道说话了”“再说一遍”,让孩子觉得无法得到奖励。这不仅让孩子失去说话的动机,而且还会影响亲自关系和孩子的心理健康。

注意

有时候孩子的表现对家长的行为具有反向调节的作用。孩子语言受限,较少同家长主动互动,家长也会不自觉的同孩子减少互动,从而孩子语言得到输入和输出的会更少,导致恶性循环。所有觉得“孩子不愿意说话的”家长都应该意识大这一点,和孩子进行更多的互动

相关新闻 更多 >